朱维群: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产品生产体系没有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近年来由于CO2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特别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不仅煤化工企业没有将碳减排纳入到投资中,我国传统工业企业也没有将碳减排纳入到投资中,目前我国只是在企业项目立项时考虑环境容量(能评)考察。随着我国征收大气污染物排放税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开展,企业下一步应该考虑二氧化碳减排问题。
从工艺角度,降低煤化工碳排放的突破口是改变工艺流程,开展我们的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路线,这是降低煤化工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煤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鹤壁市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位于鹤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鹤煤集团科技处下属的科技型实体企业,主要承担鹤煤集团
煤矿、
选煤设备、
煤仓、
料仓、
破拱、
空气炮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制、改造、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力量雄厚,机加工艺完善,产品检验及使用环境标准规范,质量管理严格遵循国际ISO:9000认证标准,实施产品“三检”制度,即用户使用验收制度,产品质量跟踪制度,售后信息反馈制度。倾心打造稳定、可靠、具性价比的工矿自动化产品。
现代煤化工煤炭发展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技术队伍,在产品研发方面,采用CAD绘图、三维造型、模拟仿真等前沿技术手段,不断追求智慧的无限提升,实现电器科技与生产工艺的完美结合,在工矿自动化设备领域不断创新,引领市场,成就经典。全自动CO2气体保护焊接、程控氩弧焊、数控模数加工、精密压力铸造、智能静电喷涂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产品性能。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精湛的生产工艺,优良的制作技术,使得产品尽显一流品质。
中国能源报:煤化工企业并没有将碳减排纳入到投资中,原因是什么?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何影响?
朱维群:我国煤化工在规模化、大型化等方面确实走在世界前列,但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式还有待研究,现代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及煤制烯烃等)不仅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总的能源转化效率较低。作为一种战略储备技术可以适度开发,作为一种大规模煤炭清洁利用方式还值得探讨。
联系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邮箱:farvict@126.com
地址:鹤壁市 高新技术开发区 金山工业区 淇山路39号
中国能源报: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式,降低煤化工的碳排放有哪些突破口?
现有煤化工,燃煤电厂、钢铁工业、电解铝、水泥等工业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煤炭的工业利用可分为下列三种主要形式:(1)煤炭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燃煤发电的主要反应;(2)铁矿石、铝矾土等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用碳还原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是钢铁工业和电解铝工业的基础反应;(3)煤气化是煤化工的主要重要利用方式,由于煤炭中碳多氢少(C:H≈1:0.8),变换反应产生出二氧化碳。基于煤制甲醇反应基础上的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业路线都排放大量的CO2和精制的N2。
我国几乎所有煤化工项目都存在水耗高、排污量大等问题。有测算表明,目前我国煤制气装置平均水耗6.9吨水/千立方米天然气,煤直接液化为10吨水/吨油,煤制烯烃为22吨水/吨产品,煤间接液化为11吨水/吨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特别是在废水排放上,要严格落实水功能区域限制纳污红线管理要求。
煤炭是碳含量高的化石燃料,目前,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大于煤炭本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而解决CO2排放问题就是改变煤化工工艺,发展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清洁利用方式还值得探讨朱维群:我们提出的零碳排放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开发路线不仅理论上可行,同时也有工程上的数据参考,而且也开展了固碳产品三嗪醇的低碳利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感到进展不尽如意,我们没有争取到的项目支持;与企业合作时企业首先关心的是工程化生产和产品利润问题,并不关心二氧化碳减排。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项目由国家基金委归口管理,国家科技部能否成立一个工程开发管理部门,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进行项目的申报、中试及技术推广工作。现在我们国家项目管理重点在申请,能否放开申请,重在项目监管及后续成果推广?
中国能源报:对于零碳排放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开发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朱维群:目前煤化工行业的环保难题主要是用水及废水处理问题,将来的环保问题应该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中国能源报:目前业界对发展煤化工议论颇多,一提到碳减排似乎就与发展煤化工产生矛盾,您对此怎么看?
朱维群:碳减排与发展煤化工目前来说是矛盾的,如煤制烯烃每吨产品大约排放10吨CO2;煤制油每吨油品排放8.7吨CO2;煤制天然气每吨产品排放8.25吨CO2。2015年煤化工行业的CO2排放量约为4.7亿吨,给我国碳减排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我们提出了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
如果将产品设计成二氧化碳含量高的三嗪醇产品可形成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工业路线,从碳减排角度说,这应该是的煤化工发展路线。
中国能源报:目前煤化工行业的环保难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