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值为112亿元,其中三元电池占比为21%,同比增长11%。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基本达到理论的,而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越来越多磷酸铁锂生产厂家都开始关注三元材料开发主要原因。作为全球前三大动力锂电池企业的东源电器,一直在进行三元锂电池的研究。公司方面表示,正在积极加快复合三元材料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进度,但尚未明确规划其产能。A股大锂电池厂商亿纬锂能也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本部二期工厂将用于生产三元电池,目前厂房已经封顶,主要进口设备和配套设备合同签订完毕,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量产。“我们不会局限于一种方式,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三种技术路线都会涉足。”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
鹤壁市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位于鹤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鹤煤集团科技处下属的科技型实体企业,主要承担鹤煤集团
煤矿、
选煤设备、
煤仓、
料仓、
破拱、
空气炮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制、改造、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力量雄厚,机加工艺完善,产品检验及使用环境标准规范,质量管理严格遵循国际ISO:9000认证标准,实施产品“三检”制度,即用户使用验收制度,产品质量跟踪制度,售后信息反馈制度。倾心打造稳定、可靠、具性价比的工矿自动化产品。
目前,国内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配备的锂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及三元锂电池两种。而国外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一直在走三元锂电池之路。正当行业思考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谁更有出路之际,磷酸铁锂电池坚定的“守护者”比亚迪推出了首款配置三元锂电池的车型,这不仅在业内引起了轰动,也带动不少国内车企纷纷掉头向三元锂电池路线转移。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呈产销两旺行情,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已达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此外,本月北京新能源车中签率骤降,从年初的100%到本月的38.1%,可见国内私家车限行限购的推广也加速了新能源车的推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技术队伍,在产品研发方面,采用CAD绘图、三维造型、模拟仿真等前沿技术手段,不断追求智慧的无限提升,实现电器科技与生产工艺的完美结合,在工矿自动化设备领域不断创新,引领市场,成就经典。全自动CO2气体保护焊接、程控氩弧焊、数控模数加工、精密压力铸造、智能静电喷涂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产品性能。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精湛的生产工艺,优良的制作技术,使得产品尽显一流品质。
此外,一些跨界转型新能源的上市公司,也把目光关注在了三元锂电池的上游材料商。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格林美,就一直看好三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并开始回收废旧电器以获得镍、钴资源。日前,公司建成国内规模大的废旧电池与报废电池材料处理生产线,年回收利用钴资源4000多吨,未来或将继续加大三元材料生产线的建设。公司去年年报显示,四氧化三钴等三元电池材料收入占比31.54%,为公司大主营业务。
钴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镍钴酸锂等必须的原材料。随着三元锂电池市场空间的打开,必将给钴资源相关公司带来不错的发展机遇。华友钴业(16.68 +6.11%,咨询)为国内钴产品龙头,市场占有率近2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增加的影响,去年公司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7%。在上游资源方面,华友钴业早在2006年就布点刚果金,参股了两家矿业公司,以此增加原料自给率。
联系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邮箱:farvict@126.com
地址:鹤壁市 高新技术开发区 金山工业区 淇山路39号
车企纷纷投奔三元锂电池阵营
虽然多家企业布局三元锂电池行业,但国内三元锂电池总产能仍然较小,与外资厂商还不具备可比性,尤其是上游的原材料领域。有机构分析,随着国际巨头加速国内布局,势必会选择国内三元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这将为三元材料相关龙头企业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企业抢滩布局上游三元材料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放量传导至中上游产业链,也激发了动力电池的扩产潮。今年以来,比亚迪、猛狮科技、力帆股份、杉杉股份等多家公司进行扩产,而拓邦股份、众和股份、冠城大通、雅化集团、斯太尔等主营业务与锂电池原本不相关的企业,也以兼并收购或者设立子公司等多种形式涉足锂矿、锂电材料、锂电池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