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5导读:本次博览会重点展示我国急需引进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端机械装备、IT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行业。A馆集聚了一流的数控机床、立式加工中心、高速钻工中心、精密磨床等机械装备。如世界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商之一美国哈斯、日本大隈,掌握着世界硬质磨床技术的德国斯来福临等。B馆不仅汇集了新能源、环保、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国外组团展区还以国家、地区为单位,集中展示各类优势产品和技术。
新能源方面,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与工业服务供应商德国福伊特集团,也有全世界家取得欧盟TUV认证合格的小风电公司台湾新高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展。环保、新材料方面,有全球领先的德国巴斯夫等公司参展。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英国埃塞克斯郡、比利时林堡省、日本爱知县、澳大利亚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16个省州政府和商协会都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参展团到会参展,主要展出风能发电、新能源产品、太阳能原材料、清洁技术、垃圾回收等新技术。C馆工业自动化展区汇聚了自动化领域12大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全球大的静压膨胀式夹具系统生产商德国雄克展出了LWA系列机器手臂,其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0.1毫米,可替代人手进行非常复杂的工作;日本武藏公司展出了世界快270dps喷射的非接触点胶机,比旧机种高4倍的高耐久性。D馆是品牌消费品馆,其中既有佳能、三菱、凯迪拉克、林肯等享誉全球的国际知名品牌,也有各国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如伊朗的波斯地毯、智利的海藻、日本的清酒等。
专业观众覆盖广,展会成交意向多。
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分析,首届进口博览会5.65万名专业观众来自于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江苏省约占59%,其他省份约占41%。从观众构成来看,40.58%为部门管理人员,29.19%为决策者,29.44%为专业员工,层次较高。这些专业观众到会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新产品代理、采购设备或商品、寻求海外投资合作等。据会后不完全统计,有56%的参展企业达成了进口、产品(品牌)代理和投资合作意向,其中进口意向占31%,产品(品牌)代理意向占15%,投资合作意向占10%。
配套活动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博览会期间共举办了11场不同类型活动,既有亚太商界领袖聚集的高端论坛,又有以清洁能源、风能等前沿科技为主题的技术研讨,还有多场对接洽谈和采购信息发布活动,满足了不同参展商、采购商的需求。其中,亚太商会大会吸引了54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商协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政府与企业代表500多人参会。大会以“向中国出口”为主题,邀请亚太地区重要商协会主席和著名企业代表作为发言嘉宾,主要探讨中国扩大进口战略对亚太区经贸增长的影响以及亚太区经济贸易发展前景等话题。为巩固会议成果,大会通过并发布了旨在号召亚太地区成员发扬自由贸易精神、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的《亚太商会大会昆山共识》,在亚太工商企业界引起广泛反响。比利时林堡省“如何成为气候中和区”研讨会、东英格兰能源海岸海上风电商机研讨会以清洁能源、风力发电为主题,吸引了350多家公司600多名代表参会。中国—加拿大经贸对接洽谈会共有162家中方公司与20家加拿大公司进行了对接,达成采购意向10个、产品代理意向27个、合作投资意向11个。此外,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向参展商发布了江苏“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技术改造重点方向和技改项目引进技术设备的总体需求情况,并推荐121家江苏企业发布了2012—2014年进口计划和采购意向;中华环保联合会和浙江省义乌市也发布了相关采购需求信息。
媒体关注程度高,后续影响力大。
首届进口博览会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中国江苏网、凤凰卫视、澳门日报、台湾联合报、美通社、英国泛思图片社等60余家中外媒体130余名记者到会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日,海内外媒体共刊播原创报道950篇(条)。其中,人民日报刊发4个整版、海外版刊发2个整版的进口博览会特刊,并在重要版面刊发报道;新华社连续发表2篇电讯通稿,并在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博览会新闻;经济日报、国际商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刊发了整版特刊并作重点报道;香港见闻中国杂志9个整版和澳门日报半个版图文并茂刊发了博览会新闻;人民网、新华网及中国江苏网对博览会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此外,博览会新闻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商务部网站、京华网、新民网、浙江在线、中国台湾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星岛环球网和各地方网站大量转载。用“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词条在网上搜索,可得相关网页约35万个。博览会宣传效应及后续影响力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