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5导读:“十二五”期间,整车的发展远远先于汽车紧固件,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汽车紧固件的高速发展期,是扩大紧固件生产的大好机会。我国对于汽车行业期待发展目标和方向很清晰:“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显然,汽车工业正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稳健发展。目前,我国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奇瑞、吉利、力帆、比亚迪等在内的整车企业超过150家。 据调研显示,我国汽车紧固件企业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大型且具有相当规模的紧固件企业,设专责部门负责生产制造;二是企业仅以汽车非标准紧固件产品为主的专业企业。随着总需求巨大增长,后者在中国发展迅速,由于此类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也成为竞争力为激烈的领域。其中合资企业超过20家,人员总数约6.5万人,资产量约120亿元。
一些合资或独资汽车企业在大部分关键汽车非标准紧固件市场中具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并在我国建立了多家汽车紧固件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国有和民营汽车紧固件企业凭借成本竞争优势在部分发动机非标准紧固件和大部分标准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并通过仿照国外产品,积极消化吸收,具有了面向内需市场的配套能力,但缺乏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非标准紧固件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还有待突破性进展;从4.8级到6.8级低强度,或8.8级到12.9级高强度紧固件,概括为低档次产品充斥主导市场,缺乏服务在价值链中的增值化,产品核心技术有明显外生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对汽车紧固件产业重视不够,是入世1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留下的不足之一。汽车紧固件发展滞后于整体汽车工业发展,这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大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