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利润下降,是2011年风电行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面对困境,“走出去”,成为众多风电企业应对的措施之一。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风电要将国内风机制造行业的产能,放到国际市场上考量。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将是国内市场的3倍—4倍,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要放眼全球,参与国际竞争,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放眼国际市场
从风电企业2011年第三季度报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利润正呈持续下滑趋势,代表高精尖技术的风电产业提前进入寒冬已成定局。
以金风科技为例,2011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51.9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7.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5.05%。三季报,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52%,净利润却下降59.8%,。
除了利润下滑之外,风机制造业的产能已经达到2500万千瓦,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联合动力的产能就已经超过了1000万千瓦。产能过剩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风电企业更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行业洗牌的危机。
利润下滑、产能过剩等因素使快速崛起的风电产业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泥潭。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在连续几年实现翻番增长后,在2011年迎来了由迅猛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渡,当前以及未来几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放缓的趋势基本上已成定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表示:由于国内市场饱,风机制造商走向海外是必然选择。
“选择出海主要是因为企业已经发展到需要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阶段。”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认为。
“‘中国制造’的质量在欧美市场上仍受到一定的质疑。对于企业而言,关键是如何把产品质量提高。”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