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提出,到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25%。
事实上,在2011年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5%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升至30%左右。
源头地位没有改变
战略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提法,一出现就被委以重任。
早在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
对于北京推迟两年实现战略新兴产业目标,赵弘认为,北京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不缓慢,北京的中关村是全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源地,源头地位没有改变。“不能用比重去单纯衡量,要看战略新兴产业的总量。”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告诉记者。
能源结构技术创新委以重任
《计划》提出:重点组织实施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等任务。到2017年,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初步建成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中核科技园等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促进北部研发带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进一步聚集,实现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进一步,增强对全国能源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化石能源领域,重点支持石油和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火电节能减排、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智能配用电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二是在新能源领域,重点推动太阳能、风能核心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支持核电先进堆型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