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 年度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前 言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2013年中国反复、多次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凸显出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任务日益紧迫。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新时期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树立负责任国家形象,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现实选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14年5月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今明两年分别下降4%和3.5%以上;2014年9月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2020年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部署、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2014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及成效,并宣布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要显著增加,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
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继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加强能力建设等综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201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4.3%,比2005年累计下降28.56%,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与此同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推动华沙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广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各方面全面了解2013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特编写本年度报告。
一、减缓气候变化
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于具体行业,国务院印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开展了《造纸工业“十二五”规划》和《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工作要求,围绕控增淘劣、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低碳发展,继续积极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各项工作。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落实《关于下达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2013年7月及2014年8月,分别公布了批及第二批炼铁、炼钢、焦炭等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2014年3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部署建材专项整治工作,对照钢材、玻璃、水泥、陶瓷等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加强执法检查,将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严惩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产品的违法行为。2013年,共关停小火电机组447万千瓦,淘汰炼铁618万吨、炼钢884万吨、电解铝27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10578万吨、平板玻璃2800万重量箱,涉及企业1500多家。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势资源加快汇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20个重大工程编制了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生物育种、北斗卫星导航发展应用等重大工程;继续实施“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已累计安排中央产业技术研发资金10.6亿元,支持了54个示范工程建设。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企稳回升,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2012年的负增长上升到2013年的13%和21.5%。2013年以来,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已达190只,基金规模达516亿元,已经投资超过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投资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基金有44只,规模约1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