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涟源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是涟源全面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深入实施“三区两基地一中心”战略定位的历史节点。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需要新的理念鼓舞人心,新的目标催人奋进。制定科学合理且具前瞻性、可行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至关重要。
《涟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着眼于将涟源建设成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先行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省应急产业基地、全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区域性旅游休闲养生中心(简称“三区两基地一中心”),是全面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五年规划,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五年规划,是指导涟源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本规划纲要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凝聚了全市各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势必成为市人民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任务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本纲要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共涟源市委关于制定涟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娄底市城市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涟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其他重大发展战略。
本纲要执行期为2016~2020年。
篇 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章 发展基础
节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克服了经济下行等诸多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健,质量不断提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部分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5年,GDP、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40.5亿元、11.3亿元、70.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4倍、1.32倍、2.63倍,GDP年均增长10.6%。2011~201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4.2亿元,超出“十二五”目标任务206.2亿元。2015年,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9.6%。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市场物价稳定。
2.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转型发展方面,三次产业比值由2010年的20.9:47.2:31.9调整为2015年的20.5:45.9:33.6,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转型发展试点城市,2014年被评为全国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优秀城市之一。工业方面,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抓,逐步减轻资源依赖。三一产业园一期、国产实业一期、创安防爆异地新建等项目先后投产,回春堂现代中药产业园、忠食菌业、康麓生物、邬辣妈食品等项目开工建设。农业方面,2014年荣获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成功入选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被认定为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市,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初具规模。第三产业方面,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5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0.9亿元,年均增速15.3%,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6%,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成功创建湖南省旅游强市,湄江风景区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全国养生休闲基地、湖南十大受欢迎养生(旅游)基地,珠梅抬故事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网络方面,娄怀高速、长韶娄高速、沪昆高铁等建成通车,娄邵铁路全面扩能改造,安邵高速即将竣工,娄底大道涟源段有序推进,便捷快速的路网基本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体育文化中心、涟水河风光带、人民西路配套改造、经开区4条主干道、中心城区天然气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有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了29.9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140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了4 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综合治理河流长度48.86km;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水资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初步建成了涟源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防洪体系薄弱环节得到显著加强。
4.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11~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森林覆盖率达42.1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7%。城乡污染防控治理方面,制定了《涟源市城乡环境整治与建设四年(2012~2015)行动计划》及考评办法,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创建全省卫生城市、全省文明城市。水环境保护方面,在全省率先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孙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升平河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各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娄底市首批两家乡镇污水处理厂杨市、茅塘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乡生态建设方面,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得以制定,伏口、杨市先后获批全国重点小城镇,茅塘石门村成为全市第二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湄江蒿子村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杨市东园村被农业部授予“美丽乡村”,荷塘、湄江、茅塘3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石马山朱泉村等15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首批三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2个,2015年各项民生支出达28.4亿元,是2010年的7倍,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1%。教育基础不断夯实,全市教育布局进行了合理优化,348所农村学校食堂达标建设全面完成,长郡蓝田中学、蓝溪学校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城区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得以有效化解。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072元、7401元,是2010年的1.16和2.47倍。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评全省平安县市。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涟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世界经济复苏和产业发展将呈现路径分化与板块调整特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布局,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创新动能将不断积聚,发展格局将不断优化,全面小康社会将加快建成。“十三五”为涟源市带来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
1. “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发酵机遇。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落地,省政府《关于支持娄底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娄底整体纳入湘西开发范围,涟源成功列入省特色农产品加工重点市、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和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批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持续推进,均为涟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有利于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承接产业转移、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交通区位机遇。涟源地处全省地理几何中心,具有连东西、贯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构建了以1条高铁为“主骨架”、3条高速为“大动脉”、16条干线为“支动脉”、3400余公里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交通网络。随着娄怀、长韶娄高速建成通车及安邵、龙琅高速的建成,融入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时代来临。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娄邵铁路扩能改造,为我市融入高铁经济带提供了良好条件。